首页 > 图书中心 > 58必威 > 金融投资

改革:新经济政策向何处去?-王尔德

丛书名:
著(译)者:王尔德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黄磊
字       数:240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8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13-12-01
书       号:978-7-5642-1782-2/F.1782
纸书定价:45.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之后,再次站到一个历史关口,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持。2011年以来的诸多事实表明潜在经济增长率正在出现下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变为未来的中速增长阶段。 无论是过去的高速增长还是未来的中速增长,都离不开改革的红利的推动。重启改革

  •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之后,再次站到一个历史关口,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持。2011年以来的诸多事实表明潜在经济增长率正在出现下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变为未来的中速增长阶段。 无论是过去的高速增长还是未来的中速增长,都离不开改革的红利的推动。重启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是确保这一转换平稳着陆的关键。长期从事中国经济改革报道的王尔德先生,近三年采访了多位国内外从事改革的一线官员和参与改革的重要学者,共议中国改革大计,为中国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提供了很多真知灼见。
  • 序一:“幸福”竟如此简单   序二:以智识参与改革进程   序三:一窥改革之艰难 
     

    第一章 名家论改革   罗伯特*希勒:中国应制定应对贫富差距的长期规划   金融民主化可以降低社会不平等   金融创新并非过度,而是不足   建议中国政府编制不平等指数   吴敬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包容性的经济和      政治制度   上篇:回顾   捅破市场经济这层纸很不容易   1991年中央召开11次座谈会是大讨论的高潮   致信中央建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   “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下篇:方向   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新改革共识可以形成   郑永年:不改革,就被改革   改革不是简单地打倒既得利益者   现阶段主体改革应是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存在战略机遇期   集体“南巡”面对未来   国有企业的边界亟待厘定   城市化不应当只是土地的城市化   何怀宏: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康良序的最重要标准   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优劣最优先、最重要的标准   通过公开讨论去影响旁观者   期待“三纵三横”合流   青木昌彦:日本城镇化启示录   农业人口占比低于20%,增长将放缓   日本如何克服城市公害   应把土地改革和户籍改革联系起来   杰里米*里夫金: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不同意《经济学人》的看法   中国应吸取美国的教训   助力亚洲政治联盟的形成   第二章 改革进程   江春泽:市场经济体制是通往经济繁荣发达的必由之路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从沉重的教条禁锢中解脱出来”   与“南方讲话”精神一致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需进一步合理化   涂俏:袁庚改革开放马前卒   每挪动一步,都十分艰难   “没有纯粹的经济问题”   先默默地干,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谈 

     

    第三章 全面改革   姚洋:政府应从生产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下一步改革应从户籍改革入手   提高教育水平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从生产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   杨伟民: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再造河山   提供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四个平台   空间管制并不违反市场原则   “生态产品”为解决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陶然: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是土地制度改革    经济下行是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的集中爆发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风险加大   改革的时机与顺序问题   范剑平:新型城镇化首先是进城农民工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新型城镇化的两大挑战   农民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侯永志: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权责的构想   政府间关系存在五个问题   优化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的具体构想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性平衡能力   研究制定有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专门法案   李毅中:工业改革需要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中国工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不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进行机制改革   引入主体功能区破解地方重复布局问题   中国制造业应向高端发展   林: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改变“大国家、小社会”的格局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   朱光耀:税收政策对于改革的参与   税收授权法案只限于个案   研究新税制是最重大的课题   支持开征碳税   张国宝:能源改革,需要更多勇气   水电还应发展,但要有序   能源发展缺口主要还得靠核电   风电多上网在于电网扭转做法   内蒙古窝电如何破解?   拆分电网无助于电网监管   我是赞成上特高压的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难题   改良还是改革?任凭后人评说   杨朝飞:必须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议“按日计罚”   治理大气污染不应靠运动   建议修法“按日计罚”   增加市场化治理手段   鼓励信息公开和民众参与   骆建华:2040年中国生态可能实现良性循环   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   提出污染物总量减排时间表 

     

    第四章 道与术   刘民权:未来十年应以公平促发展   公平与发展并不对立   大国效应及其影响   发展应与公平并进   马丁*雅克:历史发展不存在“看得见的手”   中国选择在经济上先行是对的   中国未来发展需解决分配公平问题   中国的软实力还很有限   黄群慧:应对国企分三类进行改革治理   “盈利性使命”与“公共政策性使命”冲突   将115家央企分为三类监管   国企领导人应“分层分类管理”   丁耘:希望2049年的中国有盛世气象   文化的辉煌仍需百年   “中道”或者“时中”   如何理解传统   新的传统的独立性  

     

    第五章 速度与质量   马丁*李:经济增长质量是未来中国最大的挑战   未来不仅仅要解决温饱   小康社会是提高增长质量的探索   刘世锦:中国未来几年将进入6%~7%的中速增长期   6%~7%的中速增长仍是不低的速度   高度重视抑制泡沫和打破垄断   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要素组合优势   “技术中立”是政府的明智之举   政府应致力于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   刘树成:巩固和发展好当前经济适度回升的态势   未来五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在8%~9%之间   经济增长率下移渐变,而非突变   20年来第三次回升   2013年GDP增速可望达8.2%左右   经济增速偏低也不利于转型   以城镇化为基点的新型回升 

     

    第六章 亚洲复兴时代即将到来   马凯硕:亚洲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   “全世界都应该学习中国”   腐败和领土争端是亚洲复兴的主要不确定性   中印两国在文化上强调亚洲的独特之处   亚洲的崛起存在悖论   “亚洲复兴是大势所趋”   亚洲梦在文化上不同于美国梦   李侃如: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挑战是能否解决国内问题   尽可能地整合外交、经济和军事元素   美国眼下最大的问题显然是财政赤字问题   单是GDP不足以让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亚洲一体化应更多着眼于政治与安全   张宇燕:全球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   “2012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中美能否带头做一些大事?   全球新格局下的中国战略   亚洲最大的利益冲突是由谁来主导区域的发展   中国可在包容性发展问题上多做文章   萨米尔?阿明:中国需要在发展中国家中寻找盟友   2008年的欧美金融危机无法消除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演变和未来   为什么中国比巴西成功   建议中国永远不要参与金融全球化   

版权所有(C)2023 必威下载权所有   必威登录网址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58必威网站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