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引进版 > 学术

新金融资本家-孙经纬 译

丛书名:
著(译)者:孙经纬 译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黄磊
字       数:229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4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09-12-01
书       号:978-7-5642-0642-0/F.0642
纸书定价:30.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描述了一家金融企业的创业史。书中的主角是美国一家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合伙制投资企业,它的全称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Kohlberg&nbspKravis&nbspRoberts &&nbspCo.),缩写为KKR。在本书中,KKR自创立至今二十多年经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从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融资手法、收购后的重组,到其经济和社会

  • 本书描述了一家金融企业的创业史。书中的主角是美国一家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合伙制投资企业,它的全称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Kohlberg&nbspKravis&nbspRoberts &&nbspCo.),缩写为KKR。在本书中,KKR自创立至今二十多年经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从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融资手法、收购后的重组,到其经济和社会影响——都得到了详细描述。
    但是,本书远不止是一本企业传记和金融史著作,更多地是一本探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著作。
    美国大公司的治理效率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迈克尔•詹森认为,美国大型上市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已失去了有用性,以至于他预言了“公众公司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组织形式,是能给公司管理阶层施加更严格的约束和更能动的激励,或者说能使管理阶层的利益目标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目标相一致的组织形式。詹森心目中理想的组织形式之一便是本书中的主角KKR所采取的组织模式。
    KKR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使用了公司治理机制——债务、经理持股和董事会监督。债务的硬约束作用能迫使管理阶层吐出企业中“闲置的现金流量”,使他们无法把这部分资金用于低效率、目的在于建立“王国”的项目上;通过经理大量持股,能使他们像所有者一样决策;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董事会,KKR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大股东和大股东及债权人的代表,它是如何妥善处理董事会和管理阶层间的职能分离的。KKR通过强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了公司中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成本。在某种意义上,KKR的利润正是来源于代理成本的降低。
    作者乔治•P贝克尔拥有哈佛大学企业经济学博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哈佛商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包括管理阶层激励和报酬体系、杠杆收购、企业所有权结构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他的最新研究探讨了管理阶层的绩效测度及在激励体系设计中的作用。贝克尔曾就报酬和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许多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合伙企业提供了咨询。在任教于哈佛以前,他曾是一家咨询公司(Temple,Barker&nbspand&nbspSloane)的咨询专家。
    乔治•斯密拥有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和国际商务教授,讲授“美国企业史”、“全球视角下的企业史”和“市场、伦理和法”。斯密在1972~1978年间曾任教于哈佛大学,1979~1981年间在剑桥研究所(Cambridge&nbspResearch&nbspInstitute)担任项目经理和反托拉斯历史咨询专家,1982年创建了咨询公司温特罗普公司(Winthrop&nbspGroup,Inc.),担任发起合伙人。他曾为许多大公司提供过咨询。斯密的研究专长是企业战略和结构、政府管制、技术进步和金融体系的演变。他的著作有《金融资本主义转变》(The&nbspTransformation of&nbspFinancial&nbspCapitalism,Blackwell,1993)和《从垄断走向竞争》(From&nbspMonopoly&nbspto&nbspCompetition:The&nbspTransformations&nbspof&nbspAlcoa.,Cambridge&nbspUniversity&nbspPress,1988)等。

  • 第一章 &nbsp金融资本主义的再生/1
     &nbsp金融资本主义/5
     &nbsp经理资本主义/8
     &nbsp公司治理的崩溃/10
     &nbsp经理机会主义和联合型合并浪潮/15
     &nbsp公司控制权市场/17
     &nbspKKR和第四次浪潮/21
     &nbsp对杠杆收购的反应:在媒体中的形象/25
     &nbsp政坛上的争论/31
     &nbsp学术界意见逐渐统一/36
     &nbsp退潮/39
     &nbsp再论金融资本主义/41

    第二章 &nbsp重塑债务的作用:创造性的杠杆和收购融资/43
     &nbsp债务悖论/44
     &nbsp鞋带交易/48
     &nbsp创建KKR/56
     &nbsp确定收购框架/57
     &nbsp突破:侯戴勒工业公司/62
     &nbsp塑造债务约束/70
     &nbsp扩大规模/73
     &nbsp大收购/79
     &nbsp债务约束的重要性/82

    第三章 &nbsp重新界定所有者管理公司的价值/84
     &nbsp达拉斯的麻烦/85
     &nbsp协调所有者和管理阶层的利益/89
     &nbsp与管理阶层结成合伙关系/91
     &nbsp收购董事会/92
     &nbsp绥夫维公司/99
     &nbsp金霸王公司/105
     &nbsp对两种相反情况的思考/111

    第四章 &nbsp当风险成真时:困境中收购公司的管理/113
     &nbsp冲突与声誉/118
     &nbsp伊顿•里昂纳德公司崩溃/121
     &nbsp西门家具公司破产/124
     &nbsp吉米•沃尔特公司官司缠身/128
     &nbsp烟草巨头摇摇欲坠/135
     &nbsp不成功收购的影响/147

    第五章 &nbspKKR作为一种机构形式:结构、功能和特性/150
     &nbsp公司、集团公司和杠杆收购协会/152
     &nbspKKR的杠杆收购协会/154
     &nbsp塑造公司/158
     &nbsp扩大合作/162
     &nbsp克拉维斯和罗伯茨的关系/166
     &nbsp金融激励机制/169
     &nbsp非财务管理/171

    第六章 &nbsp融入主流:20世纪90年代的KKR/177
     &nbsp从收购到建立以及更多/180
     &nbsp杠杆和股权不断变化的条件/186
     &nbspKKR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十年/188
     &nbsp影响:教训和启示/189

    附录 &nbspKKR收购大事记:1976~1993年基金的交易额、杠杆和收益率/192

    关于财务数据来源的说明/199

版权所有(C)2023 必威下载权所有   必威登录网址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58必威网站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