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引进版 > 学术

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引进版)-林谦 译

丛书名: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著(译)者:林谦 译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刘兵
字       数:443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22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13-08-01
书       号:978-7-5642-1707-5/F.1707
纸书定价:5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美国国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是任何其他金融产品无可比拟的,美国国债市场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和最为活跃的纯粹债务发行市场。为求得最安全的投资,整个世界都在极力叩开其门,是全球众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追逐对象,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对象(2013年4月中国削减54亿美元美国国债。其美国国债持仓从3月的12703亿美元下降

  •   美国国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是任何其他金融产品无可比拟的,美国国债市场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和最为活跃的纯粹债务发行市场。为求得最安全的投资,整个世界都在极力叩开其门,是全球众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追逐对象,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对象(20134月中国削减54亿美元美国国债。其美国国债持仓从3月的12703亿美元下降至4月的12649亿美元,中国仍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国外持有者)。
      截至20137月,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上限是14.294万亿美元(上一次上调发生在20102月份,即从原来的12.100万亿美元上调到目前的14.294万亿美元,根据美国法律,政府债务规模有一个上限,也即联邦政府发放的债务规模不可超过这个法定额度,2013516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宣布政府已经触及法定的债务上限),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年间,它仅只借助6次标售了大约10亿美元的附息国债,那时,鲜有新的债务发售,而持有者也相当狭隘地局限于几家国民银行。
      在《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一书中,肯尼斯•D.伽贝德论述了美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过程,即:它如何从“一战”之前数年间金融市场的一个清冷“角色”逐渐演变为“二战”前夕涉及数十亿美元、热得发烫的市场“大明星”。加贝德着眼于国债管理政策。他论述了支撑现代国债管理活动的几大支柱的起源,包括“定期而可测”标售和“债务-现金”管理的融合;详述了多位财政部长的作为,以及应对各种经济情势的措施。这一著述涵盖了“一战”之前的国债市场情况、使用国债资助战争的方法、战后再融资和赎偿的管理方式,以及“大萧条”时期的长期赤字融资方式等议题。这是一部兼具应时性和持久性的杰作。
  • 总序 /1

      致谢 /1

       

      第一章  引言 /1

      1 1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国债 /2

      1 2 历史与当代的关联 /4

      1 3 本书的结构 /6

     

      第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支付制度 /11

      2 1 金本位制 /11

      2 2 财政部货币 /12

      2 3 其他形式的财政部货币 /13

      2 4 银行货币 /14

      2 5 通货缺乏弹性的问题 /17

      2 6 《艾德里奇—弗瑞兰德法》 /20

      2 7 《联邦储备法》和联邦储备银行货币 /20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债管理 /24

      3 1 美国的国债 /24

      3 2 国债券的二级市场 /26

      3 3 国债券的一级市场 /29

      3 4 总结 /38

     

      第二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融资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债融资 /41

      4 1 战争 /41

      4 2 战争的代价 /43

      4 3 为美国参战融资 /45

      4 4 战时征税 /47

      4 5 历次“自由债券” /54

      4 6 “战时储蓄”邮票和证书 /55

      4 7 作为美国财政代理者的联储银行 /56

       

      第五章  历次“自由债券”的设计 /58

      5 1 “第一次自由债券” /60

      5 2 “第二次自由债券” /61

      5 3 “第三次自由债券” /63

      5 4 “第四次自由债券” /67

      5 5 “胜利自由债券” /69

      5 6 总结 /71

      5 7 附录:第一次和第二次“自由债券”的转换 /72

       

      第六章  历次“自由债券”的营销 /77

      6 1 债券的大众化 /77

      6 2 债券的营销运动 /81

      6 3 “自由债券”发售运动是否带有强制性? /85

      6 4 “自由债券”的发售利率是否低于市场水平? /87

      6 5 总结 /92

       

      第七章  国库现金管理:债务凭证 /93

      7 1 债券售款预期型债务凭证 /94

      7 2 税款预期型债务凭证 /98

      7 3 利率问题 /100

      7 4 债务凭证的发售是否带有强制性? /102

      7 5 总结 /103

       

      第八章  国库现金管理:战时债券存款账户 /104

      8 1 债务凭证售款转存的早期经验 /106

      8 2 “第一次自由债券”售款的转存方案 /106

      8 3 把转存方案拓展到税款征收 /108

      8 4 总结 /109

       

      第九章  联储系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国债市场的支持 /110

      9 1 首次战争融资 /110

      9 2 资助“第一次自由债券” /112

      9 3 “借款认购”方案 /115

      9 4 战时的贴现率政策 /115

      9 5 总结 /119

       

      第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国债管理的终曲 /121

     

      第三部分  战争债务的偿付

     

      第十一章   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债融资 /125

      11 1 税收政策 /127

      11 2 为了偿债的融资 /131

       

      第十二章  战争债务的偿付 /137

      12 1 短期债务的再融资: 1921 年年中至 1923 年年中 /137

      12 2 “胜利债券”的赎偿 /139

      12 3 立法授权 /142

      12 4 中期国债的赎偿和短期国债的削减 /144

      12 5 第二次和第三次“自由债券”的撤回 /148

      12 6 总结 /153

      12 7 附录:“梅隆债券” /154

       

      第十三章  场外交易市场的复兴 /158

      13 1 债务凭证公开市场的发展 /159

      13 2 国债券场外交易市场的复活 /168

      13 3 总结 /170

       

      第十四章  一级市场的演变和国库券的启用 /171

      14 1 分派问题的产生与化解 /172

      14 2 以“战时债券存款”取代其他借款 /177

      14 3 国库券的启用 /180

      14 4 总结 /185

       

      第十五章   20 世纪 20 年代国债管理的终曲 /186

     

      第四部分  “大萧条”时期

     

      第十六章  “大萧条”时期的国债融资 /189

      16 1 财政税款 /189

      16 2 “大萧条”时期的财政支出 /194

      16 31933 年的危机和 RFC 对银行重启的作用 /197

      16 4 “新政”时期的财政支出 /201

      16 5 赤字和债务 /202

      16 6 附录:走向“ 35 美元 /1 盎司黄金”的金块本位制 /203

       

      第十七章  非交易性国债 /210

      17 1 政府的各项信托基金 /211

      17 2 “调整性服役证书基金” /211

      17 3 “社会保障信托基金” /216

      17 4 储蓄债券 /219

      17 5 总结 /221

       

      第十八章  “大萧条”时期的国债管理 /222

      18 11930 年的国债管理前景 /223

      18 21931 年的《紧急调整补偿法》 /226

      18 31931 年的债期拓展 /231

      18 4 “黄金危机”对债期拓展方案的颠覆 /232

      18 51932 年的国债管理:对复兴金融公司的资助 /234

      18 6 总结 /236

       

      第十九章  “新政”时期的国债管理 /238

      19 11933 年和 1934 年的债期拓展 /239

      19 2 “自由债券”的再融资 /241

      19 31935 年的长期债券标售 /245

      19 4 重启中长期债券的缴税日发售 /251

      19 5 国库券的缴税日发售 /251

      19 6 国库券的定期发售 /254

      19 7 总结 /258

       

      第二十章  “大萧条”时期的一级市场 /260

      20 1 “大萧条”时期的超额认购问题 /261

      20 2 “新政”时期的超额认购问题 /264

      20 交换式发售 /266

       

      第二十一章  对于国债的法定控制 /269

      21 1 “大萧条”之前的法定控制 /269

      21 2 管理者决断范围的拓宽 /270

       

      第二十二章  国民银行券的兴衰 /273

      22 1 “一战”末期到“大萧条”初期的国民银行券 /273

      22 2 “大萧条”时期的国民银行券 /275

      22 3 国民银行券在“大萧条”时期的再现 /275

      22 4 国民银行券的废弃 /282

      22 5 总结 /284

       

      第二十三章 “大萧条”时期国债管理的终曲 /285

     

      第五部分跋

     

      第二十四章   1939 年以来的国债管理 /289

      24 11939 年之后的国债管理 /290

      24 2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融资 /290

      24 3 从停战到 1958 /296

      24 4 国债管理批评 /303

      24 5 中长期国债的定期可测标售 /306

      24 6 附录:统一价格标售模式的兴衰 /316

       

     

    参考文献 /319

  • 版权所有(C)2023 必威下载权所有   必威登录网址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58必威网站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