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引进版 > 学术

理解消费(引进版)-安格斯·迪顿

丛书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文库
著(译)者:安格斯·迪顿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刘兵
字       数:220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8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16-04-01
书       号:978-7-5642-2376-2/F.2376
纸书定价:4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19时揭晓,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StewartDeaton)成为2015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唯一得主,是少数独享800万瑞典克朗(合98万美元)奖金的学者之一。出生于英国、现在任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为开创性的研

  •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19时揭晓,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StewartDeaton)成为2015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唯一得主,是少数独享800万瑞典克朗(合98万美元)奖金的学者之一。出生于英国、现在任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为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揭示了哪些因素决定贫困,以及人们如何作出自己的消费决策。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表示,迪顿被授予该奖是因为他“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他的研究)在方法上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度:基本理论;用于测试理论的统计方法;对现有数据质量的深入把握;以及在产生新类型数据上的大量工作。”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经济学家奥拉齐奥•阿塔纳西奥(Orazio Attanasio)表示:“安格斯•迪顿是深刻理解消费行为的极少数人之一,他对消费行为的理解不仅涵盖广大个体,还涵盖时间维度。”          迪顿主张构建广泛的消费模式数据集,据此理解贫困的决定因素,他认为这很有必要。与以往的假设相反,他展示了提高人们的收入会带来更好的食物摄入。这意味着,没有什么实证理由支持某些机构的建议,即援助计划应当专注于提供食物,而非促进经济增长。         《理解消费》(Unterstanding Consumption)是一本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好评的消费理论专著。这本书虽然出版于1992年,但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差距,并没有使它过时。相反,如果我们希望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末的消费研究,希望找到我们能够借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那么,就消费理论而言,迪顿这本专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注:《理解消费》的 2016 年翻译版是在 2003 年翻译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由胡景北教授和鲁昌老师负责翻译。 2016 版出版前,胡教授亲自做了修订工作,因编辑疏漏,将胡教授的部分修订意见在 2016 年版中未做修改,以此 附上勘误表,向胡教授和读者致以深深的 歉意!请读者对照图书查阅勘误表。
  • 译者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

        1.1  简单的跨时选择模型和生命周期 /2

         1.1.1  多时期和生命周期 /4

         1.1.2  生命周期消费型式 /5

        1.2  跨时偏好 /7

         1.2.1  作为总商品的消费 /8

         1.2.2  跨时偏好和消费结构 /11

         1.2.3  无矛盾的跨时选择 /13

         1.2.4  时间和偏好结构 /16

         1.2.5  不确定性、可加性和预期效用 /19

        1.3  跨时选择 /22

         1.3.1  风险资产和跨时最优 /23

         1.3.2  消费的演进 /27

         1.3.3  跨时依赖的消费演进 /31

         1.3.4  消费、保险和完全市场 /36

        1.4  论个体行为的加总 /39

       

      第二章 消费、增长和利息 /46

        2.1  储蓄和增长 /47

         2.1.1  最简单的生命周期模型 /47

         2.1.2  增加基本模型的复杂性 /50

         2.1.3  经验证据 /52

         2.1.4  矛盾的证据 ?/55

         2.1.5  增长和消费的年龄结构 /56

         2.1.6  消费与收入的联系过于紧密 ?/60

        2.2  储蓄和利息率 /63

         2.2.1  储蓄和利息的传统分析 /63

         2.2.2  利息率和跨时替代 /68

         2.2.3  代表性消费者和跨时替代 /69

         2.2.4  跨时替代和消费加总 /75

       

      第三章 消费和持久收入 /81

        消费的经济计量学函数 /83

        预期的处理 /85

        3.1  持久收入假说的数学表述 /86

         3.1.1  消费和持久收入 /86

         3.1.2  持久收入假说和消费的鞅性质 /88

         3.1.3  收入预期的形成 /90

        3.2  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93

         3.2.1   Flavin 对过度敏感性的检验 /93

         3.2.2  过度敏感性和非静态收入 /98

         3.2.3  过度敏感性和消费的时机 /103

         3.2.4  过度敏感性、耐用消费品和消费习惯 /106

        3.3  消费和持久收入 : 初步总结 /108

       

      第四章 消费的易变性 /111

        4.1  度量收入和持久收入 /112

         4.1.1  预测非静态收入 /112

         4.1.2  历史上的研究 /116

         4.1.3  差分静态和趋势静态收入 /117

        4.2  太平滑的消费 ?/120

         4.2.1  收入持续性的非参数估计 /120

         4.2.2  估计劳动收入的持续性 /123

         4.2.3  度量消费的持续性 /126

         4.2.4  过度平滑 : 小结 /127

        4.3  高级信息、平滑性和敏感性 /130

         4.3.1  储蓄、消费和收入 /132

         4.3.2  高级信息 /134

         4.3.3  储蓄和收入的双变量模型 /136

         4.3.4  来自双变量研究的其他见解 /141

        4.4  消费的易变性 : 小结 /143

       

      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45

        5.1  持久收入假说和微观数据 /146

         5.1.1  数据和方法论的一般问题 /147

         5.1.2   Hall Mishkin 的研究 /150

         5.1.3  再解释 : 度量误差 /154

         5.1.4  再解释 : 时间序列还是截面数据 /156

        5.2  跨时选择的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 /159

         5.2.1  对收入动态研究组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159

         5.2.2  来自“消费者支出概览”的证据 /164

         5.2.3  对美国、意大利、日本、挪威和象牙海岸数据

      的其他检验 /166

         5.2.4  暂时性总结 /172

        5.3  居民间消费的相互影响 /175

        5.4  微观和宏观证据的协调 /179

         5.4.1  有限生命条件下的加总 /181

         5.4.2  个别居民和加总信息 /184

        5.5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总结 /188

       

      第六章 新方向 : 超越持久收入假说 /191

        6.1  预防性储蓄 /192

         6.1.1  近似与特殊情形 /194

         6.1.2  无确定性等价条件下的消费计算 /196

         6.1.3  复杂性 : 自相关与增长 /204

         6.1.4  有预防性储蓄的消费演进 /206

         6.1.5  预防性储蓄为什么重要 ?/208

        6.2  流动性约束 /212

         6.2.1  信用约束的若干理论观点 /212

         6.2.2  作为缓冲存货的资产 /214

         6.2.3  序列相关的收入 /221

         6.2.4  流动性约束和加总 /225

        6.3  预防性储蓄与流动性约束 /231

       

      第七章 理解消费 /233

       

      术语对照表 /243

       

      参考文献 /260

     
     

  • 版权所有(C)2023 必威下载权所有   必威登录网址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58必威网站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