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教学用书 > 本科研究生 > 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张银杰

丛书名:
著(译)者:张银杰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何苏湘
字       数:283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6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10-10-01
书       号:978-7-5642-0861-5/F.0861
纸书定价:29.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这本书力争把思想性和应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本书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先设计了第一部分内容,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讲述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经济学研究的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即视角、基础点参照系和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本部分还探讨了经济学的几个重要观点。 本书的第二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基础

  • 这本书力争把思想性和应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本书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先设计了第一部分内容,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讲述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经济学研究的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即视角、基础点参照系和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本部分还探讨了经济学的几个重要观点。
    本书的第二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战略,介绍了企业的基本形式,重点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及特征;还讲解了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问题。最后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
    本书的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几个基本范畴。重点阐述了我国为什么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别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优劣比较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书的第四部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本书沿着历史脉络回顾了自由主义、国家干预和混合体制的演进过程。重点阐述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区别,分析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宏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政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 第一部分 &nbsp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第一章 &nbsp经济学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3
     &nbsp第一节 &nbsp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3
     &nbsp第二节 &nbsp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4
       &nbsp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4
       &nbsp二、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4

    第二章 &nbsp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8
     &nbsp第一节 &nbsp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及特点/8
       &nbsp一、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三段式框架/8
       &nbsp二、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11
     &nbsp第二节 &nbsp经济学的几个重要观点/24
       &nbsp一、没有最优,只有次优,要选择次优中的最优/24
       &nbsp二、经济学中充满悖论/25
       &nbsp三、制度和政策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32

    第二部分 &nbsp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
    第三章 &nbsp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经济改革战略/37
     &nbsp第一节 &nbsp现代企业制度/37
       &nbsp一、企业的基本形式/37
       &nbsp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出资者——股东和公司法人的权责利/43
       &nbsp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44
    第二节 &nbsp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战略性调整/57
       &nbsp一、公共物品行业的国有企业继续实行国有国营的模式或通过许可证
    招标形式交给私人经营/58
       &nbsp二、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要实行国有控股模式/60
       &nbsp三、竞争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建立不要求国家一定控股,一般来说
    是国家参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62

    第四章 &nbsp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问题/66
     &nbsp第一节 &nbsp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66
       &nbsp一、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问题/66
       &nbsp二、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产生的原因/67
     &nbsp第二节 &nbsp管理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71
       &nbsp一、什么是管理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71
       &nbsp二、管理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产生的原因/72
    第五章 &nbsp公司治理/76
     &nbsp第一节 &nbsp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77
       &nbsp一、内部治理/77
       &nbsp二、外部治理/102
     &nbsp第二节 &nbsp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112
       &nbsp一、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112
       &nbsp二、单边治理/115
       &nbsp三、共同治理/119
     &nbsp第三节 &nbsp相机治理/124
       &nbsp一、广义的动态治理/124
       &nbsp二、狭义的动态治理——相机治理/125

    第三部分 &nbsp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六章 &nbsp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131
     &nbsp第一节 &nbsp市场/131
       &nbsp一、市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131
       &nbsp二、市场的分类/132
     &nbsp第二节 &nbsp市场机制/135
       &nbsp一、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135
       &nbsp二、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136
     &nbsp第三节 &nbsp市场经济/141
       &nbsp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及分类/141
       &nbsp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144
       &nbsp三、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实现/146
       &nbsp四、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48
    第七章 &nbsp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151
     &nbsp第一节 &nbsp社会主义具备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151
       &nbsp一、社会主义具备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151
       &nbsp二、社会主义不具备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152
       &nbsp三、社会主义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55
     &nbsp第二节 &nbsp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56
       &nbsp一、准确评价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理性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156
       &nbsp二、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发展的方向,实行市场经济/157
     &nbsp第三节 &nbsp市场经济有利于搞活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58
       &nbsp一、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动力功能/158
       &nbsp二、市场经济具有灵活的信息传递功能和有效的资源配置功能/160
       &nbsp三、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有利于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有效
    配置/162
    第四部分 &nbsp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第八章 &nbsp自由主义、国家干预和混合体制/167
     &nbsp第一节 &nbsp自由主义/167
       &nbsp一、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67
       &nbsp二、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168
       &nbsp三、新自由主义/172
     &nbsp第二节 &nbsp国家干预主义/177
       &nbsp一、国家干预主义的产生/177
       &nbsp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思想/179
     &nbsp第三节 &nbsp混合体制/180
       &nbsp一、混合体制的产生/180
       &nbsp二、混合体制的基本思想/182
    第九章 &nbsp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及其收到良好效果的条件/184
     &nbsp第一节 &nbsp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184
       &nbsp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及其特点/184
       &nbsp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186
     &nbsp第二节 &nbsp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收到良好效果的条件/189
       &nbsp一、调控目标要准确,找到经济增长的均衡区间,避免不一致性/190
       &nbsp二、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作出适应
     &nbsp性的反映/191
       &nbsp三、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192
       &nbsp四、把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利时机/193
       &nbsp五、要选择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194
       &nbsp六、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或政策的运用力度/196
       &nbsp七、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或政策持续时间/197
       &nbsp八、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199
    第十章 &nbsp宏观调控的基本长期目标/201
     &nbsp第一节 &nbsp效率、增长和稳定相结合/201
       &nbsp一、经济效率/201
       &nbsp二、经济增长/203
       &nbsp三、经济稳定/205
     &nbsp第二节 &nbsp经济福利/219
       &nbsp一、什么是经济福利/219
       &nbsp二、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219
     &nbsp第三节 &nbsp分配公平/221
       &nbsp一、衡量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221
       &nbsp二、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223
       &nbsp三、缩小收入差距的途径/226


    第十一章 &nbsp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短期目标/227
     &nbsp第一节 &nbsp社会总需求的构成/227
       &nbsp一、消费需求/227
       &nbsp二、投资需求/228
       &nbsp三、净出口/233
     &nbsp第二节 &nbsp社会总供给的构成/233
     &nbsp第三节 &nbsp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234
    第十二章 &nbsp宏观经济政策/236
     &nbsp第一节 &nbsp财政政策/236
       &nbsp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236
       &nbsp二、财政政策的类型/239
     &nbsp第二节 &nbsp货币政策/240
       &nbsp一、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240
       &nbsp二、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246
       &nbsp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49
       &nbsp四、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52
       &nbsp五、货币政策的类型/252
    参考文献/254

版权所有(C)2023 必威下载权所有   必威登录网址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58必威网站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

Baidu
map